有位财神叫比干

2022.2.5

迎财神是正月初五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。财神,又名财神爷,是民间尊奉主管财富的神明,备受人们推崇。各地有关财神的说法莫衷一是,大体有“文财神”与“武财神”之分。不少地方将道家神话人物赵公明封为财神始祖,将范蠡奉为“文财神”,将关羽奉为“武财神”,不少地方还将太白金星奉为“财帛星君”。

有位财神叫比干 生活-第1张

由于财神是古时商贾崇敬的行业神,各地商帮多供奉独具特色的地方财神谱系,如端木赐(又名“子贡”)为“儒商财神”、范蠡为“浙商财神”、管仲为“徽商财神”、白圭与关公为“晋商财神”等。就连忠君事主的比干,也被中原之地的人们奉为财神,而且还成为林氏宗亲的始祖。

忠臣比干

在河南省卫辉市以北15千米处,有一座忠臣古庙,名曰“比干庙”。这里不仅祭祀着殷商时代的名臣比干,也是享誉世界的林氏宗族家庙。比干庙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座坟丘式墓葬,也是中国第一座“庙墓合一”的宗祠,堪称“天下第一庙”,民间俗称“忠臣古冢”。

比干本是殷商贵族后裔,自幼聪颖好学,知书明理。20岁时,比干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,后又受托辅弼幼主帝辛,即人们所熟知的商纣王。比干勤政40余年,力主轻赋税、薄徭役,鼓励发展农业生产,提倡冶炼铸造,殷商呈现中兴之象,比干本人也深受百姓爱戴。起初,商纣王也十分尊敬比干,并以“王叔”相称。后来,商纣王宠幸妲己,终日声色犬马、酒池肉林,以致朝政日渐废弛。为了博取妲己的欢心,商纣王对衷心劝谏之臣施以“炮烙”酷刑,许多刚正不阿的朝臣敢怒不敢言。面对荒淫无道的君王,比干苦言相劝,甚至在摘星楼强谏三日而不去。商纣王甚为恼怒,命人剖开比干之心。一代名臣比干走向了生命的尽头,也注定了一个王朝即将终结的命运。

不久,兴起于周原(今陕西宝鸡岐山县)一带的周部落,在首领姬昌的带领下日渐兴旺。姬昌死后,其子姬发继位,揭开了灭亡殷商的帷幕。牧野之战后,殷商气数殆尽,商纣王自焚于鹿台,中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王朝—周朝。

有位财神叫比干 生活-第2张

武王克商后,命人修葺比干之墓,并追封其为“国神”。同时,周朝大力倡导比干忠君仁孝的德行。为了褒奖比干的功绩,周武王还赐给青铜盘并刻有铭文,以配享万年祭祀。春秋时期,孔子周游列国,曾亲率弟子拜谒比干墓,并挥剑刻下“殷比干莫(墓)”四个大字,以示对比干的崇敬。据说,剑刻遗迹为孔子传世的唯一真迹。孔子为何将“墓”写成“莫”呢?一说是孔子有意为之,是以大地为土,譬喻比干永远是大地的儿子;另说原本孔子刻的就是“墓”字,只不过年代久远,“土”字脱落罢了。

此后,历代君王对比干墓均有祭祀或封谥。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,孝文帝因墓建庙,所书“皇帝吊殷比干文”与洛阳龙门石窟的“龙门二十品”齐名。明弘治七年(1494年),明孝宗扩建比干庙,基本奠定了比干庙现有的格局。入清以后,乾隆皇帝多次拜谒比干庙,并留下墨宝。乾隆皇帝传世的题字大多以行草为主,比干庙中的“过殷太师墓有感”碑是唯一一处其以楷书题写的碑刻。总而言之,比干直言正谏,对国家和百姓赤胆忠心,堪为后世楷模。

比干为何被人们尊奉为财神呢?一说,比干已成无心之人,做事公正,不偏不倚,老百姓十分敬重比干为人,遂将其奉为财神。二说,姜子牙助周讨商成功后,敕封诸神,比干被封为北斗星官文曲星。科举时代,读书人的荣华富贵都从科举中求取。为此,文曲星比干又被封为文财神。三说,比干爱国爱民、取义成仁,堪称华夏“义文化”的先导与典范。周朝建立后,商朝后裔大多以经商为业,比干本为商朝贵族,为了缅怀前朝,商人便将比干封为财神,以庇佑自己商路坦荡、诸事顺遂。

林氏始祖

据传,比干被商纣王剖心之后,夫人陈氏身怀六甲,被迫躲匿于长林(今河南卫辉狮豹头乡),并诞下一遗腹子。为应付商纣王的追兵盘查,夫人陈氏以林为姓,借以避祸。武王灭商后,朝廷正式赐比干之子以林为姓,名曰林坚,并允准其食采博陵(今河南安平县)。缘于此,比干成为华夏林氏宗亲的始祖,河南卫辉成为天下林氏的根脉。

走进河南卫辉的比干庙,只见庙内尊奉有林氏先祖。正殿供奉的是林氏始祖比干,东配殿供奉着比干的后代,西配殿供奉着妈祖。在东配殿内,正中供奉的是比干之子林坚。据《九龙堂西河林氏族谱》记载,林坚最初居住于清河,后受封移居博陵。宋高宗绍兴二十年(1150年),林桴撰有《林氏族谱序》,文中提及“西周初,坚公居清河,后迁居博陵”。

东配殿内右边供奉的是林放。林放,春秋鲁国人,是孔子“七十二贤人”之一。林放被视为河南光州林姓先祖,亦为“北林”始祖。林放在林氏宗亲中颇有威望,历代朝廷均有敕封,唐玄宗追封林放为清河伯,宋真宗追封林放为长山侯。与林放一样具有显赫威名的还有林雍。他原在周敬王时期为官,累升畿内闾正,后见周敬王昏庸,遂出仕于鲁国,拜为大夫,其子孙相继居于鲁,此后成为山东林氏的始祖。

东配殿内左边供奉的是林禄。林禄,东晋人,相传为福建莆田林氏始祖。莆田林氏族人不仅广泛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台湾等地,而且远去海外者甚多,现居于新加坡、泰国、马来西亚的林姓大体都属于这一支,所以林禄又被称为“南林”始祖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唐代的地方志记载中,福建建州一带还有一支林姓少数民族后裔,他们被认为是“蛇种”,以蛇作为图腾,即信奉蛇和崇拜蛇的部落。这支林姓人很可能与蚩尤有密切的渊源,不过唐代以后的志书中,已不见这一支林氏族人的记载。

西配殿内供奉的是林氏宗亲中唯一一位女性始祖,她就是受人敬仰的妈祖。妈祖,本名林默,又称默娘,是林禄的后裔。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(960年),后在海上营救遇险渔民之时,不幸被龙卷风卷走,羽化升天。沿海百姓为了纪念她,便在各地广建妈祖庙,尊其为“海神”。东南沿海一带的渔民出海前都要祭拜妈祖,祈求平安。

比干祭典

历经岁月变迁,不少林氏族人因故更改他姓,亦有不少外姓人改姓为林。

据《竹书纪年》记载,梁惠王年间就有蓝姓族人改姓为林。春秋后期,楚国大夫亹的后代原以蓝为姓,后更为林姓。元明之际,蒙古末代可汗原名库图克图汗,后改为林丹,他死后族人被后金俘虏,其后裔则大多改为林姓。明末皇室宗亲因避祸也改姓为林。林时益,江西南昌人,原名朱作霖,本为明朝宗室。明朝灭亡后,为了避祸,清初以名字中的“霖”与林同音之故,改姓为林。林时益是著名的“易堂九子”之一,后迁徙至冠石,以种茶为生,工书法,善诗词,著有《确斋文集》《冠石诗集》。

近代以后,不少外国传教士为方便传教,也改姓为林,取中国名。如林乐知,美国监理会教士,原名艾伦·扬·约翰。他于1860年来华传教,1864年担任上海广方言馆教习,曾参加江南制造局的译书工作,后在苏州参与东吴大学(今苏州大学前身)的创建。林乐知修筑了天赐庄校区,校内筑有一座方形钟楼,1907年林乐知去世,为表纪念,改名为“林堂”,遗存至今。

时迁世变,林氏族人流徙南北,散居天下各处开宗立族,各宗支多存有谱牒。如今,无论身居何处,林氏族人都会祭奠先祖。特别是每年正月时节,河南的“北林”与泉州的“南林”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比干的活动。

由此观之,比干不仅是世人心中的“财神”,也是海内外林姓族人尊奉的“始祖”,河南卫辉的比干庙也堪称天下林氏族人魂牵梦萦的圣地。比干的忠义道行与中国人的财神信仰经久不衰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